众所周知,家中墙面瓷砖铺贴施工时追求视觉美观是对,但盲目追求美观而忽略施工技术也是茫然。瓷砖从选择到铺贴是需要了解一定的专业知识的,这样才能打造一个舒适完美的居住空间。
选材误区
误区1:重价格而忽视质量
瓷砖的价格参差不齐,很多时候高价格和低价格对我们非专业人士来说是不太能看出差别的,因此不少消费者觉得都差不多,而且价格便宜的花色可能更加艳丽。于是,很多人追求便宜,忽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却不知道这种做法得不偿失,忽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容易在瓷砖出现质量问题时产生纠纷。选择时应在考虑价格之余注重瓷砖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
误区2:瓷砖越厚越结实
许多人认为瓷砖越厚越结实,其实瓷砖结实程度与厚薄并不成正比,瓷砖的厚度不影响其使用功能。在薄板的国标出台后,5mm甚至更薄的薄板,其物理性能并不差。
瓷砖是否结实取决于它的硬度,而硬度是直接受砖的密度影响的。因此,并不是瓷砖越厚硬度越大,而是一定体积的瓷砖,重量越大硬度越大,瓷砖也就越结实。
误区3:价高则质优
瓷砖价格参差不齐,每平方米的单价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不少消费者认为“价高则质优”,价格高的瓷砖,质量就一定好。因此,有人认为购买时挑选价格较高的准没错。其实价格高并不能完全代表质量一定高。有时候盲目地选购,反而会导致买错瓷砖,甚至高价买不到好货。
其实价格除了受产品质量影响外,还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除时尚、流行的花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价格外,新的工艺、使用新的设备都会提高产品的成本。如抛光砖,其表面的光洁度也会影响其价格高低,但与产品本身质量无关。
施工误区
误区1:瓷砖越大越好
现在的瓷砖,有规格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大规格瓷砖,整体效果好,显得大气,并且瓷砖规格越大,接缝越少。但是要知道,小的居室空间并不适合铺贴大规格的瓷砖,不要对瓷砖规格一味求大,忽视使用空间的大小,造成浪费,也不美观。
误区2:无缝砖留缝越小越美观
大家在铺贴时都希望缝隙小,以为缝隙越小,整体效果会越好,其实,如果铺贴时缝隙过小,会导致瓷砖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变差。由于温度的变化,会使瓷砖挤破,减小瓷砖的正常使用寿命。所以,无缝砖并非等于完全无缝,瓷砖的热胀冷缩需要瓷砖铺贴必须留缝。
无缝砖留缝的大小一般来说应该在1~1.5mm左右,不低于1mm;特殊效果也可以将缝隙加宽至5mm。
误区3:忽视产品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消费者容易犯的一个误区是忽视产品性能,不按规定进行铺贴,如将釉面的墙砖铺在地面。
不同瓷砖的理化性能是不一样的,如墙砖的吸水率和地砖的吸水率就不一样,墙砖的高,地砖的低,它们的抗折强度也不一样。此外,内墙砖和外墙砖的抗冻性能也是不同的。
所以要注意,普通的釉面地砖是不能做墙砖的,外墙砖可以做内墙砖,但内墙砖一般不能做外墙砖。铺贴之前一定要了解墙砖的性能,根据性能选择合适的瓷砖,最好按照包装箱或者厂家的使用说明来操作。
误区4:瓷砖胶里面掺水泥、砂浆等
这样会完全改变瓷砖胶原生产成分配比,导致质量无法保证,贴砖易产生空鼓剥落现象。
误区5:将瓷砖胶放在地上用铁铲混合搅拌
用铁铲搅拌瓷砖胶是无法搅拌均匀的,会造瓷砖胶粉有效成分流失。
误区6:长期地将瓷砖胶拿水泡着使用
长期把混合好的瓷砖胶放置在地面或桶里进行浸泡,容易导致瓷砖胶没有强度,掉粉,掉砖。
误区7:使用时间过长,再增加水和瓷砖胶与之混合再用
有些师傅会把前一天晚上遗留的瓷砖胶,在第二天早上再加入水和瓷砖胶粉进行混合使用,其实此时瓷砖胶有效成分已发生化学反应,加水只改变操作性能,会导致后期粘结强度不足。瓷砖胶应随搅随用,使用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干固后应丢弃。
误区8:批墙式施工、不均匀刮涂瓷砖面和墙面
瓷砖边角部位空鼓,长期潮湿环境会导致掉砖;瓷砖胶刮涂不均匀,瓷砖胶将粘结不牢、不完整。瓷砖胶适宜薄层施工,按照基层的平整度及瓷砖大小选择合适的齿形刮板,粘贴时应揉压到位,并且随机检查背面满浆率。将瓷砖揉压于基面上,并调整瓷砖的平行度,为保证瓷砖的平行度建议使用塑料填缝十字,地砖铺完后24h进行清理勾缝。
误区9:一次性刮胶面积太大
户外干燥、风大天气,若刮涂面积太大,施工来不及的话会导致表层干固,再贴砖时会出现掉砖现象;用齿形刮板将胶浆均匀批刮在基面上,每次施工面积控制在1平方以内,室外干燥气候应预先润湿墙面。
误区10:墙面不结实、起砂、有油污或缺陷太大,未通过找平处理就直接进行瓷砖铺贴
基层强度低、有油污会直接影响瓷砖胶的粘结力,导致空鼓掉砖;墙面不结实,基面容易脱层掉落。墙面不平整,缺陷太大会导致瓷砖与墙面的接触不到位,容易造成空鼓。